來去福爾摩沙 蘭大衛醫生的故事【華文親子導讀】
點閱次數:366
蘭大衛的Q & A
Q 故事中出現幾個蘭大衛?
A 四個。我們的主角蘭大衛英文名字是David Landsborough。他的阿公、爸爸、兒子的英文名字也是David Landsborough,以一世、二世、三世、四世來區分。
本書主角是蘭大衛三世。一世和二世在蘇格蘭擔任牧師,也是著名的博物學家。三世和四世都曾在台灣當醫療宣教師,服務於彰化基督教醫院。兒子的中文名字是蘭大弼(大衛的台語發音為Tāi-pit ──大弼)。台灣人暱稱蘭大衛為老蘭醫生,蘭大弼為小蘭醫生。
一世
二世
本書主角蘭大衛三世及夫人連瑪玉與學生合影
四世蘭大弼醫生
Q 故事中,蘭大衛在跟誰講述他的生平?
A 他的太太──連瑪玉。
連瑪玉是從英格蘭來到台灣的宣教師,晚年寫了《蘭醫生》(Dr. LAN)一書,描述蘭大衛家族故事,並記錄蘭大衛在台灣的工作與生活。本故事文中最後一跨,在海邊的蘭大衛、連瑪玉、蘭大弼,即根據《蘭醫生》記載,蘭大衛一家到小琉球,每日工作結束後,在布滿珊瑚礁岩岸的海水中洗澡。此外,連瑪玉也將台灣的風土人情寫成短篇故事,跟英國兒童介紹台灣,中文版已集結成《蘭醫生媽的老台灣故事:風土、民情、初代信徒》一書出版。
Q 蘭大衛在台灣做了哪些事情?
A 在彰化醫療宣教:
尚未有醫院時,蘭大衛在彰化教會禮拜堂看診,其他的牧師同時
在一旁傳講福音。
在大社醫療宣教:
盧加閔醫師(Dr. Gavin Russell)在大社(今台中神岡)設立醫院,他過世後即關閉,蘭大衛將它重新開張,每年有數個月時間來到大社服務。
開拓中部教會:
蘭大衛與梅監務牧師是一對好搭檔。梅監務聲如洪鐘,佈道鏗鏘有力,蘭大衛醫術高明,視病如親。兩人初抵彰化時,中部僅四間教會,十多年後已有23 間教會。
西醫教學:
蘭大衛收徒弟,教授化學、解剖學、生理學。醫院的醫生助理都由他一手訓練出來。蘭大衛常跟學生強調:「要學做醫生,要先學做人。」
成立彰化醫館(今彰化基督教醫院):
初期有診療室、手術室、藥局、禮拜堂、廚房。後期擴建,增加中央供水系統、X 光機、病理實驗室,並提供員工休閒活動、聚餐、祈禱會。遇特殊節日,醫院同工表演節目,與病人同樂。
Q 蘭大衛在台灣遭遇過什麼挫折?
A 學習台語:
台語有七個聲調,再加上變調。同一個字,聲調變了,意思就變了。例如:
hoe-chhia,唸「ㄏㄨㄟ ˇ ㄑ一ㄚ」(hoechhia)指裝飾漂亮的花車;唸「ㄏㄨㄟ ㄑ一ㄚ」(hóe-chhia)指乘客坐的火車;唸「ㄏㄨㄟ ˋ ㄑ一ㄚ」(hòe-chhia)指載東西的貨車。蘭大衛為此深感苦惱。
病痛的折磨:
19 世紀末來台的宣教師,有極高的熱帶疾病感染率。故事中,蘭大衛來到台灣,即是為了接替25 歲就病逝的盧加閔醫生。蘭大衛剛抵台就染上瘧疾,之後不斷復發,也曾經因痢疾腹瀉,臥床一個月不起。
奔波的艱辛:
蘭大衛初來台灣的交通工具,就是兩條腿,除非瘧疾發作,才會坐轎子。他從台南徒步四天到彰化,所謂的「路」,也只是前人在草叢中踩出的小徑。路的盡頭是河流時,就涉水而過。由於強盜土匪出沒頻繁,遠行必須有配槍及長刀的信徒護送。感謝上帝保守,他從未遇過盜匪,但被狗追、蟲咬、跌入田溝,摔進河裡的事卻不少。爆肝的工作量:白天看診病患200~400人,回到住所仍有病患來求診;手術單堆積如山;晚上開課,培育本土醫療人才;深夜整理醫院帳目,回報英國差會;隨時自修醫療知識,加強醫術;新教堂和醫院興建期間,到工地監督施工。
內心的寂寞:
蘭大衛在台灣度過17 年單身時光,常感孤寂。起初還有同為單身漢的梅監務牧師相伴,梅牧師結婚後,他只好全時間寄情工作。
蘭大衛與連瑪玉的Love Story
第一次接觸:
台南教士會會議。
約會的方式:
信件往來。當時較資深的宣教師認為,年輕男女不可有私下會面這種輕浮的舉動。
結婚的地點:
淡水英國領事館。
結婚的禮車:
藤製轎子,由四個穿英國海軍制服的台灣人抬轎。
蜜月的地點:
日本。
結婚的年紀:
蘭大衛42 歲,連瑪玉28 歲。
為了迎接婚禮,蘭大衛終於剃掉多年放任生長的鬍子。民眾為一睹全套白紗禮服的連瑪玉,
蜂擁至英國領事館外。
婚後,連瑪玉接手醫院的帳目工作,也適度地控制蘭大衛的工作量。蘭大衛在家用餐及休息
時間,突然跑來的病患,連瑪玉都請他們先到醫院等候。
傍晚看診結束,夫妻倆會騎自行車去鄰村,除了探訪病患,也同時享受愉快的運動時光。家裡出現女主人後,蘭大衛的健康和生活起居有人照顧,就此告別瘧疾和痢疾之苦。
蘭大衛是個怎樣的醫生?聽聽他的孩子、同事、病患怎麼說。
蘭大弼回憶:
「小時跟父親走在彰化街頭,看到路邊躺著一個人,全身皮膚潰爛,傷口流下膿液和血水,遠遠就可以聞到他身上的惡臭味。父親走向那個人,抱起他,用人力車載回醫院治療。」「父親冬天看診時,會先用手握暖聽診器的金屬聽頭,再貼到病人身上。遇到臭腳病人時,其他醫生會讓自己的頭,離病人的腳愈遠愈好,但父親會俯身嗅聞,判定復原狀況。如果病人彎腰不適或吃力,父親會親自為病人穿脫鞋襪。」
同事:
「蘭醫生巡視病房時,若看到恢復良好的病人,就跟他談天說笑;若看到疼痛煎熬的病人,就安慰鼓勵他。蘭醫生把病人都當成他的家人一樣。我從來沒看過他發脾氣。」
病患:
「還沒有病房時,蘭醫生買幾個竹床,放在診間的角落,給開刀住院的病人。雖然有家屬看護,但蘭醫生不放心,還是會徹夜守在病人旁邊。」
蘭大衛與連瑪玉全家福
蘭大衛生平大事年表
時間 |
蘭大衛生平大事年表 |
1870 |
出生於蘇格蘭的基爾馬諾克(Kilmarnock),有兩位姊妹,是五名男孩中最大的。 |
1876~1887 |
於基爾馬諾克學院(Kilmarnock Academy)就讀。拉丁文和化學頂尖。 |
1887~1890 |
進入格拉斯哥大學(University of Glasgow),跳讀高級拉丁文及希臘文,提早一年畢業,拿到文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 |
1890秋 |
蘭大衛和弟弟進入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攻讀醫學。 |
1895年10月16日 |
英國長老教會替蘭大衛醫生、梅監務牧師(Campbell Moody)、廉德烈牧師(Andrew Neilson)舉行惜別儀式,三人從倫敦啟程去福爾摩沙。 |
1895年12月18日 |
抵達安平,住進台南府巴克禮牧師(Mr.Barclay)家。 |
1896 |
染上瘧疾。 |
1896年4月 |
北上彰化探勘。 |
1896年7月 |
染上瘧疾,到小琉球休養。 |
1896年11月29日 |
正式展開在彰化的福音工作,多數時間在禮拜堂內看診。 |
1897年4月 |
暫時關閉彰化診所,到大社,將盧加閔醫師設立的醫院重新開張。 |
1899年 |
購得醫院用地,經過整修,彰化醫館成立。 |
1899年5月 |
暫時關閉彰化醫館,到大社醫療傳教。 |
1899年8月 |
不眠不休地工作,體力透支,到日本休養。 |
1900年5月 |
暫時關閉彰化醫館,到大社醫療宣教。 |
1900年7月3日 |
休假年返回英國。 |
1901年9月24日 |
從倫敦起程回彰化。 |
1902年5月 |
痢疾腹瀉,到台南接受馬雅各醫師及馬雅各夫人照顧。 |
1903年5月 |
暫時關閉彰化醫館,到大社醫療宣教。 |
1904年7月27日 |
因痢疾病倒,到台南接受醫治,興起辭職念頭。 |
1904年9月4日 |
到澳洲休養。 |
1904年11月底 |
回到福爾摩沙。開始限制看診量,以前免收看診費,現在第150名後收一元。 |
1905年 |
於西門街購地,蓋彰化教會新堂。 |
1906年5月 |
暫時關閉彰化醫館,到大社醫療宣教。 |
1906年秋天 |
休假年返回英國。 |
1907年10月19日 |
回到福爾摩沙。因健康惡化,致電倫敦,決定一年內辭去在台灣的宣教師工作。 |
1908年春天 |
到台南暫代回英休假的馬雅各職務。 |
1908年9月 |
身體好轉,撤銷辭職申請。 |
1911年 |
醫院增設廚房,開始供應住院病人伙食;開始有合格助理人員;帳目第一次沒虧損。 |
1912年11月22日 |
與連馬玉結婚。 |
1914年12月16日 |
長子蘭大弼出生。 |
1914年4月 |
一家三口前往小琉球進行醫療宣教。 |
1916年2月 |
一家三口回英國。 |
1919年4月 |
一家四口回到福爾摩沙(多了兩歲的蘭仁愛)。 |
1923年 |
休假年返回英國。 |
1925年 |
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到福爾摩沙。 |
1930年1月4日 |
彰化民眾替蘭大衛慶祝六十大壽。 |
1935年1月 |
長老教會台中中會為蘭大衛舉辦來台服務四十周年慶祝大會。 |
1936年3月6日 |
結束在台灣的宣教工作,回英國。 |
1957年10月11日 |
在英國過世,享年87歲。 |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彰化基督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