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喉嚨牧師和他的油燈 駱先春的故事【華文親子導讀】
點閱次數:1047
一輛鐵馬、一盞油燈走遍東台灣
駱先春的東部宣教神蹟
駱先春牧師1905年生於淡水,是淡水教會駱等盛執事的長子,從小就偏愛音樂。
1918年畢業於淡水公學,因家境清寒未繼續升學,為日本人公醫赤木做了三年的藥局生,從中學到的醫學知識對他日後的原住民宣教事工幫助很大。赤木醫生看他聰明好學,教他英文並鼓勵他升學。
他在1922年進入淡水中學校,參加男聲合唱團,除了巡迴全台,還去日本表演。在學期間與洪敏結婚。1927年畢業後,他本來有機會到英國領事館擔任翻譯員,但因父親的鼓勵,決定就讀當時位於淡水教會旁的台北神學校(現今台灣神學院)。
立志獻身原住民宣教
在神學校期間,他每個禮拜都和孫雅各牧師及淡水教會的信徒到各地佈道。1928年暑假,他志願到花蓮的鳳林教會協助傳道。在鳳林街上他看到一個原住民,帶了一大簍香蕉從太魯閣下山,賣掉以後竟然把大部分的錢都花在買酒喝,醉醒之後餓了,再把剩下的錢向跟他收購香蕉的店主,買了幾條爛香蕉果腹,然後就空手回家了。看到許多原住民因爲生活困苦又酗酒,讓他立志獻身於原住民宣教事工。
隔年,駱先春又陪同孫雅各到花蓮和台東,關心原住民事工。不久,孫雅各就帶著太魯閣族的姬望,到淡水女學院就讀。
神學校畢業後,1931年駱先春到日本的中央神學院就讀。暑假返台參加大甲主日學教員靈修會時,譜出第一首聖詩〈至聖的天父,求你俯落聽〉(新聖詩第520首)。1933年他以第一名畢業,回台受任於新竹教會,並到淡水中學校任教,兼任淡水教會聖歌隊指揮,這段期間他譜出第二首聖詩〈求主教示阮祈禱〉(新聖詩第348首)。
駱先春在1935年擔任長老教會聖詩部書記,開始參與聖詩編譯工作,直到退休,長達32年之久。1936年他辭掉教職,全力編譯聖詩,隔年印製完成。接著他受邀到三峽教會任傳道師,並兼任台北神學校講師。
奉獻原住民宣教二十多年
二次大戰爆發後,他和三峽名醫陳文贊長老為了守護馬偕醫院財產,曾入監66天。戰後他再度任教淡水中學校,因為英文程度很好,受聘為YMCA英文教師,並到台北美國新聞處服務。
1947年發生二二八事件,那年年底他決定辭去淡水中學校教職,隻身前往台東,隔年全家移居,一年內搬遷了七次,最後終於安頓在台東市福建路一間簡陋的茅屋中,在東部原住民地區展開二十多年的宣教生活。駱先春和洪敏共育有六子四女,其中有幾位年紀較大,留在北部就學,只有較年幼的子女跟著他們搬到台東。
駱先春(左一)、安德生(Anderson)、胡文池三位牧師攝於駱牧師自宅前
當時東部山地交通不便,他騎著一輛鐵馬,帶著美國宣教師送的油燈,一個人四處造訪部落。他用音樂和醫療跟部落的人拉近距離,教導原住民青年唱福音詩歌。不管是花蓮或台東的阿美族、卑南族、排灣族、魯凱族,甚至蘭嶼的達悟族,都有他宣教的腳蹤。
他每次外出,都會在原住民族部落待上許多天,與大家同住同吃。他隨身攜帶藥品和生活必需品、幻燈片、福音書、傳單,引領眾人吟詩、教唱、禱告、講故事、開講習會,還曾邀請外國宣教師到東部佈道,並將馬可福音翻譯成阿美族語,由聖經公會出版。
1950年卑南族首領馬智禮(左二)在接受駱先春(左一)洗禮後,常陪同駱先春去部落傳福音
在他獻身原住民宣教十年之後,在1957年他得到第一位阿美族傳道人顏明福牧師的協助,分擔他繁重的傳道工作。那一年因為洪敏身體欠安,他暫居台北,專心從事阿美族聖詩的編輯工作,隔年出版阿美族聖詩35首,再隔年完成了173首五線譜阿美族聖詩。之後他又回到東台灣,繼續巡迴傳道並指導聖詩。
駱先春牧師在1967年退休,在他服事的二十多年間,共建了167間原住民教會,被稱為「二十世紀的神蹟」。當時所有東部原住民基督徒,都認識這位唱歌很大聲、個性爽朗的「大喉嚨牧師」。他在1984年2月28日安息主懷,享年80歲。
正如終身支持他從事原住民宣教事工的孫雅各牧師所說:「他是一位學者、佈道家、教師、音樂家,又是一位富有牧會恩賜的牧師。」駱先春以耶穌謙卑的精神,刻苦自己、慷慨待人、不求名利,他一生美好的腳蹤,值得後人記念與效法。
駱先春夫婦(前排左四、五)和家人合影
編按:這本繪本的故事文是以簡玉蘭師母的角度來描述,她和丈夫羅添財牧師在駱先春的鼓勵下,成為原住民傳道人。約莫在1950年代,宣教師從美國帶來一盞石油燈,在離開台灣前送給駱先春,成為他在夜晚進出原住民族部落的照明好幫手。他在退休前將油燈留給羅添財和簡玉蘭,四十多年後他們又將油燈歸還給駱牧師的後代,這盞油燈象徵了宣教使命的傳承。
羅添財將保存40多年的油燈交還給駱先春家族(左起:駱信愛、駱維道、羅添財、駱維仁、駱清信)。
照片提供/駱先春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