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腳蹤系列有聲繪本

沒有不可能的畢爸爸 畢嘉士醫師的故事【華文親子導讀】

點閱次數:340

畢嘉士醫師(Olav Bjørgaas, 1926-2019年),挪威人。1954年來台灣,他做事的原則是——沒有不可能、做不到的事,他的字典裡,沒有「沒辦法」三個字,用這種堅毅的精神,守護屏東和台灣南部地區的人。

 

物質不足但心靈飽滿的童年

 

畢嘉士生長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原先父親有一份工作,父親失業後靠母親賣馬鈴薯薄餅養家,可以維持溫飽。畢嘉士的父母希望兒女們受好的教育,但是他們本身的教育水準沒有辦法輔導孩子的功課,所以畢嘉士的求學過程要靠自己努力。

 

勤奮好學的畢嘉士沒有辜負父母的苦心,他的數學和作文表現優秀,其他的功課也不錯,是督學來學校巡察時,被指定回答提問的學生代表,平日也是幫老師維持秩序的好學生。因為成績好、品行端正,所以他不像其他的窮孩子被欺負。但是在少年時代,因為幫媽媽送馬鈴薯薄餅而被同學取了一個羞辱的綽號,「大薯餅畢嘉士」。

 

在信仰中建立人生觀的青少年

 

畢嘉士在五、六歲的時候,就思考為什麼同為人類,會有不一樣的階級?

 

從小就認真上主日學,青少年階段時在團契中得到了極大的安全感。他和朋友組成一個樂團,他的角色是喇叭手。青少年時因為父親得了肺結核不能工作,他們家接受社會福利機構的幫助,更讓他決心以後要成為幫助別人的人,而且只要他活著,就不會拒絕需要者的請求。

 

他知道史懷哲所做的服事,也受到日本的社會運動家賀川豐彥的影響,從挪威派到海外的宣教師分享與寫回來的信,讓他感受到宣教師工作的重要。在協力差會的差會之友月刊上,讀到傅德蘭醫師(1905-2006年)寫回來的通訊,對他更是激勵。決心讀醫的畢嘉士,是想成為醫療宣教團員,不是為了追求高尚的職業和豐厚的薪酬。但他高中畢業時,正是二次大戰結束,挪威的醫學院優先提供給退役軍人就讀,他在協力差會的幫助下,轉往荷蘭讀醫學院。他只用三個月的時間就熟悉荷蘭文,第一年的考試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學生及格,畢嘉士是當中的前三名。

 

在台灣服事的畢嘉士

 

畢嘉士在就學期間認識卡莉,她是一個職能治療師。1954年,畢嘉士28歲,醫學院畢業和卡莉結婚,在挪威協力差會派遣下,一同來到台灣。

 

剛到台灣的畢嘉士先到樂生療養院工作,他的薪資是集結了世界展望會、孫理蓮和美國芝加哥一位水電工的奉獻。這段時間,他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傅德蘭和徐賓諾前來樂生協助他時,他們可以盡興地用母語溝通。

 

畢嘉士夫婦先收養了一個台灣女孩方勸和男孩義雄,然後生了一個兒子和女兒。

 

1956年畢嘉士夫婦到屏東基督教醫院前身「基督教診所」服務,展開高屏地區痲瘋病、結核病及原住民醫療工作。一開始為了不讓人排斥痲瘋病,他們先以「特別皮膚科」診所展開醫療工作。他和醫療團隊上山時,遇到病重需要送下山的病人,畢嘉士和傅德蘭都會親自把病人揹下山。

傅德蘭
()畢嘉士()在基督教診所前

 

來到屏東三年後,也就是1959年,台灣爆發小兒麻痺症,他立即推行小兒麻痺治療。1961年,他和團隊在屏東設立全台第一所專治小兒麻痺的「兒童療養院」。1962年經過在美國不停地拜訪與請託,終於得到一批沙賓疫苗,免費幫屏東地區4000位孩童接種,這是台灣第一次大規模接種小兒麻痺疫苗。

 

畢嘉士接著開辦支架工廠,自製輔具讓小兒麻痺症病童使用。為了讓出院後的孩子有生活技能,畢嘉士和傅德蘭成立小兒麻痺兒童之家,專收出院後小兒麻痺兒童住宿和教養,就是現在屏東基督教勝利之家的前身。 之後又發現小兒麻痺患者有脊椎側彎的後遺症,自美國延請專家來台指導矯正手術,還請到治療羅斯福總統的物理治療師來協助復健。

 

畢嘉士也注意到腦性麻痺孩子的需求, 1978年成立台灣第一所腦性麻痺病房,收容可療性腦性麻痺兒童。

 

為了孩子們的受教權,畢嘉士跟屏東縣政府協商,在仁愛國小開辦特殊班,專收小兒麻痺兒童就讀,開啟台灣第一個肢體殘障班。為了讓在治療中、無法出門的兒童也能接受教育,他再進一步推出「床邊教學」 ,讓老師在固定時間到病童的床邊來教學。

 

畢嘉士不畏懼挑戰,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尤其面對小兒麻痺症孩子們的困難,說服病童的父母讓孩子就醫,治療他們肢體、訓練他們使用輔具、讓他們受教育、有一技之長繼續往後的人生之路,都是在畢嘉士的堅持下,一步、一步完成。

畢嘉士醫師看診

 

一生中收到最好的禮物

 

1984年退休之前,畢嘉士曾被改派往東南亞、非洲其他國家,但台灣仍是他最掛念的地方。在退休後,他仍然來回台灣與挪威之間,關心屏東偏鄉的醫療、公衛與教育。一直到2008他82歲那年,行醫執照到期無法更新,他正式退休。1997年榮獲第七屆醫療奉獻獎。 2007年,榮獲屏東縣榮譽縣民的殊榮。 2008年,挪威國王頒授聖歐拉夫勳章(St. Olavsmedaljen),該勳章用以嘉獎在海外有卓著貢獻或成就的挪威人,表彰其醫療宣教的貢獻。  

一生的辛勞中,傅德蘭和畢嘉士這兩個夥伴常說,認為見過最動人的事,是這些得了小兒麻痺的孩子爬著進來,但經過醫治後,可以靠自己的雙腿或是輔助器的幫助走出去,孩子們燦爛的笑容是最好的、也是這些挪威宣教師唯一肯收下來的報酬。

 

(照片提供/屏基醫療財團法人屏東基督教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