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腳蹤系列有聲繪本

海燕之舞 蔡瑞月的故事【蔡瑞月舞蹈社之昔今】

點閱次數:218

台南舞踊所時期

 

蔡瑞月女士於1946年初返台,在家鄉台南開設自己冠名、仍帶著和製漢詞的「舞踊藝術研究所」,亦即蔡瑞月獨立門戶、對外招生的現代舞蹈學校。舞踊所最初設於蔡家經營旅社郡英會館改裝鑲上落地鏡的交誼廳(近今台南市中西區民權路二段160號)。

 

當學生數成長到五十多位時,一度使用彰化銀行台南分行歐式獨棟建築的三樓。蔡瑞月喜歡這個很理想、很美的教室。她回憶道:「頂樓挑高很高,四面都是長窗,充裕的陽光灑在木地板上,一天之中流動著好多自然的光影。午後,窗外一大片翠綠樹林,其中錯落著紅瓦屋頂……」,可惜銀行後來注意到蔡瑞月有男女雙人舞的作品,例如與許清誥合作的《月光》、與林明德合作的《幻夢》,在承受不了地方保守人士批評的情況下收回了場地。

 

舞踊所後來在寧南門旁、蔡文篤(蔡瑞月長兄)夫婦頂下來的進學街原警察宿舍發展,但該街名、房舍現皆已不存。

 

台北舞蹈社前期

 

婚後,蔡瑞月將教學重心遷至台北,先後使用丈夫的台大教授宿舍和蔡崑山(蔡瑞月二哥)夫婦在農安街的住處授課。師生於全台各地巡演,直至雷石榆被驅逐出境、蔡瑞月入獄。

 

適應冷戰的台北舞蹈社後期

 

1953年初蔡瑞月名義上恢復自由,將學校改名為舞蹈研究社,並租下一棟原日治判任文官宿舍為教室、辦公室兼自己與兒子大鵬的家。

 

1957年舞蹈社為配合當時政治氣氛,改名為中華舞蹈藝術研究所。蔡瑞月及學生定期發表與演出規畫外,也得負擔宣揚國家正統、維繫民主陣線的政治任務,而有迎賓,赴南越、南韓、日本、泰國等盟邦表演的紀錄。

 

舞蹈社的特色之一是有兒童和青少年專團,另外澳、美、日、韓等國際舞蹈家訪台時必來探望蔡瑞月,並在舞蹈社開設現代舞班、研習營等。蔡瑞月的學校除了培育數代台灣現代舞者,也是國際現代舞交流重鎮之一。

 

培育下一代舞者與文資保存:雙重任務

 

1983年蔡瑞月移民後,舞蹈社的教學和表演由媳婦蕭渥廷和其妹靜文以蕭靜文舞蹈團劇場名義傳承。蔡瑞月與舞蹈社的有形與無形文化遺產則歷經1994年台北藝術運動,四十幾個文化團體集結擋住拆遷。1999年震驚當時社會的可疑祝融,蔡瑞月面對燒毀的舞蹈社,往日白色恐怖的記憶重襲心頭。20002003年的玫瑰古蹟建築修復,有諸多藝術、社會運動人士的投入和協助;而蔡瑞月則是重建195070年代的20支舞碼,用舞蹈去記錄當時的社會、政治情境,是蔡瑞月留給台灣的無形文化財。

蔡瑞月於廢墟中重建舞碼。(攝影/楊基發)

 

蔡瑞月文化基金會除致力於保存僅存的蔡瑞月相關史料、重建經典舞作以及整理出版石井漠、石井綠一門的文獻,也延續蔡瑞月的社會關懷,每年舉辦國際舞蹈節、文化論壇等,透過藝術,凸顯台灣當前的土地、人權、環境等議題。

位在台北的蔡瑞月舞蹈社。(攝影
/林怡湘)

 

蔡瑞月/蔡瑞月舞蹈社年表

1921

出生於台南州台南市。

1937

赴日,入石井漠門下。

1941

石井漠眼疾惡化,轉師從石井綠。

1941-5

於日本國內外累積千場以上演出經驗。

1946

乘大邱丸返台,在船上創作並演出《印
度之歌》、《咱愛咱台灣》,在台南太平境教會舉辦個人在台的第一次公演。

同年作品尚有《新建設》、《白鳥》及與許清誥合作的《月光》等。

蔡瑞月舞踊藝術研究所成立招生。

1947

1946台南震災,舉辦四場募款演出,第一次正式的個人在台創作發表會,有《印度之歌》、《童謠二題》、《村姑》、《牧童》、《春誘》、《耶穌讚歌》、《白鳥》、《壁畫》、《秋季花》。

5月與雷石榆結婚。

舞踊所遷至雷石榆的台大教授宿舍。

陸續於台南、高雄、桃園、新竹舉辦發表會或表演會。

1948

3月生雷大鵬。

與林明德合作《幻夢》於中山堂演出。

1949

創作《一片醉心》、《水社懷古》、《假如我是一隻海燕》。

12月入獄。後在獄中創作《嫦娥奔月》、《母親的呼喚》。

雷石榆被台大解聘並被捕,舞踊所借用蔡瑞月二哥於農安街的台電宿舍授課。

1953

1月出獄。創作《海之戀》、《勇士骨》、《木偶上征》、《死與少女》、《愛與憎》。任中華文藝協會舞蹈組副主委。於北一女中兼課。

舞蹈研究社於中山北路現址開班授課。

1954

創作《新的陽傘》、《江上》。

1955

創作《小夫妻走娘家》、《搖籃歌》、《風箏》、《祭典之夜》、《壁畫》。

1956

創作民族舞劇《虞姬舞劍》、《牛郎織女》、《麻姑獻壽》,於中山堂演出。

1956

赴泰國演出。於中山堂舉辦紀念國父誕辰舞蹈表演會。

1957

舊金山芭蕾舞團、榊原歸逸相繼來訪。

創作芭蕾舞劇《舞台春秋》、《空氣精》。

更名為中華舞蹈藝術研究所,成立兒童舞蹈團,演出《唐明皇遊月宮》。

1959

創作《苗女弄杯》、《埃及芭蕾》。因政治干預而不得赴日演出《牛郎織女》。

於台南舉辦蔡瑞月舞蹈藝術欣賞會。

1960

於日本東京舞踊學校擔任教授。

台日合辦「圍繞著蔡瑞月」座談會。

1961

受邀赴日與加藤嘉一合編芭蕾舞劇《吉賽兒》、《柯碧麗亞》。

赴日參加國際舞蹈節演出《虞姬舞劍》。在台辦蔡瑞月師生舞蹈發表會。

1962

被限制不能帶團赴美。創作《七爺八爺》、《牢獄與玫瑰》、《採茶舞》。

赴美參加道德重整國際舞蹈大會。於嘉義戲院舉辦蔡瑞月師生舞蹈發表會。

1963

赴泰演出。

1965

創作現代舞劇《姑婁芭女王》(埃及豔后)。

於中山堂舉辦蔡瑞月舞蹈發表會。

1966

舞蹈社廿周年,舉辦「蔡瑞月化雨舞涯二十年」,集歷年芭蕾、中外民族、現代舞創作之大成。

1967

舞蹈家金麗娜(Eleanor King)及黃忠良、Suzanne Pierce夫婦(皆美籍)來訪。

於國賓飯店舉辦聖誕兒童茶會。

1968

舉辦蔡瑞月師生舞蹈新作發表會。

1970

創作台灣首支芭蕾舞劇《羅密歐與茱麗葉》,現代舞《所羅門王的審判》、
《墓戀》、《戴歐尼索斯》及本土題材《車鼓陣》。

舉辦蔡瑞月從舞三十年紀念,發表民族主題的現代舞。

1971

創作芭蕾舞劇《三個娃娃的故事》、現代舞劇《西藏風光》、《佩楚西卡》。

1971

澳洲舞蹈先驅陶曼(Elizabeth Cameron Dalman)來訪。雷大鵬赴澳加入舞團。

與韓國舞蹈家鄭寅芳、李仁凡聯演。

赴南越慰僑。

1972

受邀到澳洲教學示範演出。

1973

馬思聰將其創作樂曲〈晚霞〉指定由蔡瑞月、雷大鵬編創舞劇。創作《傷痕》。

赴南韓公演。

1975

赴釜山演出,蔡瑞月被推崇為世界舞姬。

1979

與呂泉生合作《農村酒歌》,編創馬思聰作品《雅美組曲》、李泰祥作品《挑夫與彩券》。

1981

國民黨文工會介入,最後宣布蔡瑞月、雷大鵬退出《龍宮奇緣》(原《晚霞》)的製作,國立藝專舞蹈、音樂科接手。

1982

訪歐,於義大利及凡爾賽音樂學院舞蹈系介紹華人舞蹈,訪問陶曼、巴黎歌劇院藝術總監李法爾(Serge Lifar)。

中華青少年舞蹈團公演。

1983

赴南韓亞洲舞蹈會議演出《麻姑獻壽》。

移民澳洲。

1990

與雷大鵬、媳婦蕭渥廷和兩個孫子赴中國保定探望雷石榆。

1992

開始探討228系列作品。

1994

獲頒教育部薪傳獎。

搶救舞蹈社免於在捷運工程中被拆遷。

1995

與勵馨基金會合作搶救少女雛菊行動,演出二十場。邀請陶曼召集藝術家舞團,於國家戲劇院合作演出《四代》。

1996

舉辦陶曼研習營。

1997

黃玉珊完成蔡瑞月紀錄片《海燕》。

舉辦舞蹈節六人創作展,並參與登革熱戲劇節、暈眩爵士樂節。

1998

獲頒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台灣舞蹈ê月娘》攝影集、《台灣舞蹈的先知—— 蔡瑞月口述歷史》出版。

辦理「折田克子舞蹈研習營」。

1999

10/27 由澳洲返台。舞蹈社遭縱火後,重建舞蹈及舞作計畫。

蔡瑞月將文物所有權移轉予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繼續與市政府協商拆遷。

10/30舞蹈社遭人縱火。

2000

舞作重建於新舞台演出。

獲台北文化獎終身成就獎。赴日著手石井漠、石井綠舞蹈史料工作。公視播出《牢獄與玫瑰:蔡瑞月的人生浮現》。

修復古蹟研討座談會。

2002

蕭靜文舞蹈團赴澳交流。

2004

陳麗貴紀錄片《暗暝ê月光》、汪其楣劇本《舞者阿月》推出。

日、澳、美三位大師聯手創作有關鄭南榕、黃文雄、鄭自才、陳婉真等人事跡,如史詩般的近代舞蹈作品。

舉辦「世界史裡的六〇年代:美澳台經驗」。

2005

蔡瑞月別世。

《啊,她是何等美麗!》出版。

照片展、國際藝術交流、舉辦「三〇年代的現代思潮:日台經驗」。

重建完成。

2007

開館。

 

*感謝蕭渥廷老師協助資料校正。

*感謝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提供照片。

 

參考資料:

1.假如我是一隻海燕:從日治到解嚴,臺灣現代舞的故事(林巧棠,衛城,2020)
2.舞者阿月:臺灣舞蹈家蔡瑞月的生命傳奇(汪其楣,遠流,2004)
3.為舞蹈而生—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女士(文:黃毓柔、校:郭瑾燁,出自第九屆蔡瑞月國際舞蹈節刊,2014)
4.看,她依然璀璨!—蔡瑞月逝世十周年紀念專輯(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等,2015)
5.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摺卡